闵行区文来实验&彭镇中学城乡互助展示研讨活动,加强了两校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我校于2022年10月13日下午集中中会议室开展语文教研组教学研讨活动,一起观看文来实验学校翁劼颖老师执教《中国石拱桥》的音频资源。
观课结束后,我校语文组教师收获颇多,纷纷各抒己见。
六年级备课组季双雨老师认为:翁老师能正确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适时的引导与提示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最后的分层作业更是兼顾同学们水平层次,意图让每位同学都能在作业中得到巩固。
七年级备课组李思裔老师认为:翁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颇费了一番心思,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在本课中学习了说明文的有关知识。首先引导学生把握说明对象的总体特点,接着重点分析了两个例子—赵州桥和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上述特点的。如此,一是提升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整合信息的能力,而是使学生明确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来介绍事物的。
八年级备课组周丹红老师认为:翁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板书清晰。这堂课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序展开,了解说明文的解读方法,进而感受对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社会主义的优越赞美之情。在课堂教学中,翁老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首括句、中心句,段与段之间的内容概括与内在的逻辑关系,以课内文本为媒介,让学生把握说明文的重点及考点,很有实践性。
九年级备课组周铭嘉认为:翁老师的这堂《中国石拱桥》思路清晰,环节紧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呈现出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这堂课最大程度地凸显了以学生为主体这一课堂特点,让学生有充分地语言实践机会,成为主导课堂氛围的主旋律。翁老师通过巧妙的提问和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设计,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来表达,亲历“准确表达”的过程。
10月份,教研组开展了“城乡互助项目听课、评课”教学研讨活动,首先是政治组的老师一同观看了文来学校王雪帆老师的《创新改变生活》这节课,王老师整堂课以“一分钟”为线索,始终贯穿其中,在课堂中呈现学生自己创造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创新的乐趣,以中国一分钟科技创新的数据感受改革开放和创新带来的变化,通过习近平的讲话使学生理解改革和创新的关系。
接着,政治组的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课堂观察与思考展开评课,张老师认为王老师的课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注重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思维,奚老师认为王老师的课很好地立足道德的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老师们各抒己见,结合自身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共同探讨新中考改革下,如何进行大单元教学,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使教学有效开展的教学策略。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研讨、协同借势发展的平台。在接下来的教研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开展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
- 上一篇:主动参与,流畅表达
- 下一篇:立志 践行 向中考全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