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校物理组开展了一次两校联合教学交流活动,内容为九年级物理《6.6大气压强》,我校由韩荣老师授课,文来中学由桂玲红老师授课,两位老师通过不同的设计思路、课堂活动为我们展示了相同的教学内容《大气压强》的第1课时教学过程。我校教研组教师通过线上观看文来中学老师视频课、线下韩荣老师现场课的方式参与了两节课的听课,课后对两位老师的课分别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在评课活动开始,由韩荣老师对本课教学任务、设计思路、课后反思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在后来的评课活动中听取了其他老师的建议。
在评课活动中,每位老师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一个非常重要途径,实验不仅是帮助学生提升实践操作的能力的方式,更是促成物理概念、规律在学生的思维形成的一个过程,一种重要手段。两位老师的《大气压强》一课,教学目标明确,师生互动真实有效,两位老师的课又各有许多亮点。两位老师课堂共同的特点有:
一、课前准备充分,大胆尝试。
为了能够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师们课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众多可操作的实验中选择了课堂易做易观察,学生能够理解的实验,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学生有充分操作体验,并能对实验的设计与实现现象的原因用比较恰当的物理语言表达出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表达能力。
二、情境创设真实有趣,学生合作实验交流充分。
新课引入部分,韩老师表演了一个魔术:装满水的瓶子侧壁水忽有忽无,引入了“大气压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入理性思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桂老师的引入,请同学来体验一口吸完饮料,既满足了学生的挑战心理,又引发了饮料盒变形的问题,将生活与学习体难组合在一起,学生自然会去思考为什么,从而引入课题。
三、充分还课堂予学生,体现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以生为本的新课堂理念。
学生通过选择不同实验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合作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自主组织语言描述物理现象、分析实验成因,交流表达物理观点,老师只作引导者,答疑者,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经历了知识和概念形成的过程,不仅提升实验操作能力,也训练了自身的物理思维,渗透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上一篇:以心育心,润泽生命
- 下一篇:考评磨砺促成长,学问习练出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