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校与文来实验学校一同开展了“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政史地心教研组政治和历史学科的两名教师于9月16日进行了开课听课评课活动。
我校张逸菲老师和文来学校的李松涛老师上了七年级中国史第6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到历史这门课程,相关知识积累较为薄弱,需要培养他们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课中,张老师运用多张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对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这次的实践课也让我受益良多,首先充分备课,选取合适的史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其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更多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方法。
在评课活动时,观摩李老师给学生播放了央视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主题曲,以优美的歌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李老师用青铜器发现者吴培文和司母戊鼎的故事串联起了这一节课, 并且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很好地融入了对史料实证这一能力的培养,从什么角度得到什么信息,渗透了对史料实证这一能力的培养。最后以“国宝无言,青铜有范”一句话很好地总结了这节课。
我校张舒雯老师和文来实验学校的王雪帆老师对《创新改变生活》这一课做出不同风格的呈现。我校张舒雯老师以中国新四大发明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给生活带来的变化,用视频和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中国自古以来就坚持创新,创新促进改革发展。王老师整堂课以“一分钟”为线索,始终贯穿其中,在课堂中呈现学生自己创造的作品,让学生感受创新的乐趣,以中国一分钟科技创新的数据感受改革开放和创新带来的变化,通过习近平的讲话使学生理解改革和创新的关系。
在评课环节,首先由张老师进行了课堂教学设计思路陈述与课后教学反思,随后老师们根据自己的课堂观察与思考展开评课,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结合自身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及建议,共同探讨新中考改革下,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使教学有效开展的教学策略。最后,由教研组长沈老师结合老师们的发言进行总结。
此次活动的开展,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互相学习研讨、协同借势发展的平台。在接下来的教研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开展为契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使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实。
- 上一篇:扣好教师职业第一粒扣子
- 下一篇:实践指导,促青年教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