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散文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日期:2019-04-06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3497
——语文新教材实践示范研讨课活动
课堂教学一直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灵魂所在。为了进一步贯彻我校“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改进理念,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组织开展了“南中教育集团彭镇中学实践示范课”活动。
4月4日周四下午,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示范课研讨活动,由书院中学的胡蓉老师借班执教六年级课文《那个星期天》。参与活动的有兄弟学校、我校语文教研组老师及部分其他学科教师。
铃声还未响起,胡老师便早早来到教室里,与六(3)的同学们亲切地交谈,一下子便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上课开始,胡老师温和的语气,亲切的态度,耐心的指导,牢牢抓住了学生与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在教学设计上,胡老师非常擅长运用比较阅读和朗读指导。她通过改句、抓关键词、关注句式特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解决困惑。随着对文本解读的不断深入,胡老师的课堂上必然伴随着一次比一次更动情的朗朗读书声。朗读教学的有效融入,让字面之外内含的深意和情感自然流露出来,在每个学生的心间缓缓流淌。
课后,语文教研组长倪燕磊主持了评课环节。与会的老师们各抒己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课,共同研讨了散文教学的规律与方法。大家纷纷表示这堂示范课充分贯彻了“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接着,胡蓉老师从自身的备课启示出发,做了主题为“回忆性散文‘应该教什么’”的报告。她指出,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分别是表达作者主观情感,自我个性鲜明,两重叙述视角,以及追求自我同一性。其中,“两重叙述视角”是回忆性散文区别于其他类型散文的最大特点。胡老师以史铁生的另一篇回忆性散文《秋天的怀念》为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到两个“我”,即体验主体——过去的“我”和回忆主体——现在的“我”,体会回忆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
此次教研活动中,胡蓉老师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教学研讨,让老师们重新反思了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信我校的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将在更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有效提升。
供稿:陆晶晶
4月4日周四下午,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示范课研讨活动,由书院中学的胡蓉老师借班执教六年级课文《那个星期天》。参与活动的有兄弟学校、我校语文教研组老师及部分其他学科教师。
铃声还未响起,胡老师便早早来到教室里,与六(3)的同学们亲切地交谈,一下子便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上课开始,胡老师温和的语气,亲切的态度,耐心的指导,牢牢抓住了学生与听课老师的注意力。在教学设计上,胡老师非常擅长运用比较阅读和朗读指导。她通过改句、抓关键词、关注句式特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解决困惑。随着对文本解读的不断深入,胡老师的课堂上必然伴随着一次比一次更动情的朗朗读书声。朗读教学的有效融入,让字面之外内含的深意和情感自然流露出来,在每个学生的心间缓缓流淌。


此次教研活动中,胡蓉老师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教学艺术充分发挥了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整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的教学研讨,让老师们重新反思了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相信我校的教学质量将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将在更高效的课堂中得到有效提升。
供稿:陆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