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教育集团彭镇中学数学实践示范课活动
日期:2019-04-06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4830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主动性与有效性、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开展了以“改进单元设计,关注学习进程”为主题的数学学科实践示范课活动。
       4月2日下午,浦东新区初中数学学科教研员沈惠华老师、曾文洁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同课异构教学课——《相似三角形复习课》,课后教研员徐颖老师做关于《专题复习》讲座。参与此次活动的还有浦东新区初中数学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周边兄弟学校数学老师和我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

       沈惠华老师通过复习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性质引入,用教材中的课后练习回顾“斜A型”基本图形,并对此进行变式形成例题1。在例题1的分析中,分为三步:①分析已知条件,“将一个条件背后的所有信息解读”。②分析要证的结论。明确等积式与比例式的转化,例如等线段代换法、等比代换法;比例式中相似三角形的确定——三点定型法,可以横看,也可以竖看。③组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寻找突破口。整节课中,沈老师从书后练习为出发点,重视图形的联系与变化,对于基本图形、已知条件充分挖掘,为学生充分展示了做题时思考的路径,让学生能在课后加以模仿使用,根据已知条件从复杂图形中区分基本图形,进行分析。
        曾文洁老师通过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动态展示引入,复习了相似三角形的7种判定方法,并依此分析了每种判定方法所具备的特征与所需要的条件,渗透化繁为简、换多为少的化归思想。紧接着一道开放性例题,让学生自己增加条件,来完成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学生们踊跃发言,曾老师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数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总是用“你是怎么想的?”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再梳理。走一步,再走一步,就能看到真理的影子。例题2中,曾老师让学生先寻找已知条件,再联系判定方法思考需要什么条件,从而对题目进行突破。最后,曾老师仍旧以动态的图形结束整堂课,希望每一个学生对几何图形都有运动的意识。
       徐颖老师对于专题复习用四个字来概括“查漏补缺”,教师在复习前要关注学生的起点,制定合理的目标,在复习的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要注意从题目的积累转变为方法的积累。接着徐颖老师从基础复习和专题复习两方面进行案例分析。对于基础复习,教师应该在设计备课时注意:①概念复习不能忽视,通过例题进行深化。②例题的编制要多样性和全面性,针对知识点和考点。③即时进行检测,做好统计,作为后续复习依据。检测题的设计要针对性,目标明确,一题检测一个知识点。对于专题复习,可以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应用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几何模型等多方面作课时安排,要注重总结归类、分析的过程,可以用一道题目串起多种可能性的提问方法,复习到位全面。
       老师们听后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也会将理论进行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更上一层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瞿美娜供稿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4830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