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校本研修活动时间安排表
日期:2013-10-25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5851
 

2011学年校本研修总结

一、完成情况:
   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组织了师德素养读书活动,通过集中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教师们学习了相关的政策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等,撰写了学后感、学习心得等,激发了教师爱岗敬业的精神。
   2
、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教学理论方面:通过各教研组集中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师业务学习了新课标并进行了教材的解读,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水平。
   3
、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以专题研讨的方式组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何提高试卷评讲的有效性”的专题研讨活动,听课评课活动、考试质量分析等多种形式,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指导教师通过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4
、教研科研方法的学习与实践方面:组织了“如何在寒假中自学教育丛书提升教师教育能力”的专题讲座,鼓励教师将自身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通过科研的方式进行研究。
  5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实践方面:对教师进行WordExcel等基本操作共4次的培训,有效的提高教师运动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

二、经验与亮点
    1
、以课堂开放周为平台,促进教师教学行为改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单独作战,缺乏横向的联系、比较,课堂教学缺乏透明度。为此,学校从促进教师课前准备,提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质量入手,实行开放课堂的活动。
   
学校在期初计划时安排好“课堂开放周”的周次,学科组教师相互之间开展听课活动,并做好点评。评课形式以教学案例、“听课小记”为主;以审视自身或者他人的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为主要内容;既可以写自己的,也可以写他人的。以“听课小记”为例,写清楚执教者在这堂课中的优点,并针对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在开放周的下周二之前,教师把活动中所撰写的“听课小记”或“案例分析”等,选择一篇上传至教务处。并择优在校园网上发表。
   
课堂开放周为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为教师的自主研修提供了机会。在全校教师相互听评课氛围日趋浓厚的基础上,由每位教师建立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改进手册,注意找出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比较困惑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拟定改进目标并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在实施过程中自己所参加的一系列教研活动的资料,包括教学笔记、听课记录、学习总结等材料都能及时归档,学校教务处也能及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做跟踪指导,并做好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
、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促进教师的科研能力
   
结合新课程理念,对照检查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反思。要求教师每堂课结束后要写好课堂小结,客观评价课堂中的优缺点,并把此项工作作为检查教师教学常规的重要内容,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育内容进行反思研究。在课后反思中,教师针对自己的原来行为进行纵向比较,即现在的“我”与原来的“我”进行比较,教师教学行为改进后与教学行为改进前进行比较,使自己的思维得到碰撞,从而产生新思想、新认识,努力促使教师从“埋头苦干”到“勤思善思”的转变。
   
十二五的开局第一年,我校就拟定要进行区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向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征询课题的主要内容,从大家的讨论、建议、日常的主要困惑中,我们确定了对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研究的大方向。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后,我们广募人才,招募了方玉英、宋引明、郭秀珍、徐飞等课题研究方面有经验的多名教师组成课题组,由校长担任课题组的负责人,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和区教科室专家的指导,我校在本学年完成了区级课题《提高农村初中学困生学习效能的实践研究》的申报工作。

三、存在问题
    1
、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听课小记”内容比较随意,质量不高。
    2
、教师在校本研修过程中,对资料的积累和材料的归档意识不高。
    3
、由于教师对资料的积累和归档意识不高,造成教务处也不能及时对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改进做跟踪指导,进行相关的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5851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