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文化进校园
日期:2021-01-13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16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奇葩,它承载着历史记忆,延续着文化血脉。而非遗不是死去的历史,需要活态传承。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多次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活动。

我校组织了学生向泥城文化中心的老师学习了多种非遗技艺,如画团扇、芦苇编织、吹画、捏面人。

团扇,又称宫扇、纨扇,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及艺术品,是一种圆形有柄的扇子,它代表着团圆友善、吉祥如意。在课堂上,学生们在雪白的扇面上临摹了怒放的秋菊和秋菊旁翩翩飞舞的蝴蝶,再根据自己的创意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微信图片_202010121550316_副本.jpg

手工编织工艺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坚韧的苇草不仅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更承载着生活在江南水乡的苇塘边的先民的技艺与智慧。泥城文化中心的老师不仅展示了用芦苇编成传统的草鞋草帽,还在古老的技艺里添加了新时代的创新,用芦苇编成了“海宝”和中国馆。学生们还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芦苇编织了各种造型,有小鹿、有风筝、有蛇……。

微信图片_202101131021151_副本.jpg

吹画,顾名思义就是用嘴或其他工具吹动颜料,使之产生流动,变化出造型奇特的画面。吹画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上,一树树鲜艳的梅花跃然于学生们的画纸上,栩栩如生,姿态各异。

微信图片_202101131021153_副本.jpg

捏面人也称面塑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品。老师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学生们跟着老师学习了捏面人的技艺,再加上自己的创造,将面团捏成了有熊猫、牛等一个个可爱的形象。

微信图片_20210113101451_副本.jpg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165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