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立足于新中考改革,加强学生对初中历史内容的把握,6月23日上午,我校诚挚邀请了浦东教发院历史学科教研员周月军老师为全体八年级学生带来了一堂深入浅出的中考冲刺阶段的复习讲座。
八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迎来了他们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的考试——历史中考。学生们带着渴求的眼神,兴致勃勃地参加这次讲座,认真做笔记、积极回答问题,收获颇丰。
周老师主要从考试的规则、考试的内容、题目的形式这三大板块讲解历史新中考改革带来的变化。
首先,改革后的历史新中考,考试规则变得更为严苛与严谨。6月29日上午9:00-9:40,学生到外校进行历史中考。在考试时,只能翻阅6册教材,且书内不能夹杂资料和便签。相较于中之前而言,增加了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要求。为了保证在阅卷中不出现意外,尽可能不用修正带等;同时得保证字迹的工整清晰。
其次,此次历史中考的考试内容中国史涉及60%,世界史涉及40%。其中世界史中会穿插中国史。
60%的中国史中,中国古代史主要考察是:
1、时空观念,也就是朝代的更替和疆域地图等;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政权,大一统的趋势;
3、多民族间的相互交融和中外的文化交流;
4、中国近代史屈辱史和探索近代化;
5、新中国建立后在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和在外交方面的成长。
世界史主要考察是:
1、古代各国文明的时空观念和此时的文明特点;
2、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殖民体系的形成过程;
3、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结果和战后世界格局等。
然后,周老师强调初中历史,主要考察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三大板块。并从历史的核心素养入手,提纲挈领地讲述了如何做史料分类、证史价值和历史解释三大板块讲授如何答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于材料和史料的把握,根据一定概念和范畴,分析、综合、归纳、比较基础史实和相关材料。通过相同与不同、背景与条件、原因与结果和动机与结果等多种答题角度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从掌握大框架,再落实到小问题(具体的知识点)。在学会做历史解释的题目之前,首先要对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有所掌握。评价人物可以从积极和消极的两个角度,也可以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多个角度回答。总而言之,一定得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在保证大方向和三观正确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多写、多思考。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后,周老师运用几道具有代表性的题目帮助学生们理解做题方法并加以巩固。学生们也都积极踊跃的发言,与周老师互动,向周老师传达自己的认知。
希望同学们可以利用这次得来不易、宝贵的机会,在周老师的指导下,有所得、有所突破,获取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
- 上一篇:科研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提升
- 下一篇:巧手缝香包,浓情迎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