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骆娟
日期:2015-03-04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3567

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

骆娟

以前看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书中人物和内容倒是记得,具体细节已经模糊。网上一搜,书中主人公雷夫用“像头发着了火似的”态度来教学,用他那一颗炽热的爱心,创造了“重品格、讲勤勉、推崇谦逊,无条件地扶持”的一个迥然不同的世界。

再看此书,使我体会到教育的真谛:“成功无快捷方式,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以及大量的努力挣来的”。我们现在大部分都是大班教学,无暇顾及孩子的个体差异或者说顾及得不够,我们通常用一些简单的教育教学方式更快速的达到目的——而这种方式可能就让孩子产生了“恐惧”。而雷夫先生提出的“以信任取代恐惧”的观点和做法让我佩服,雷夫和他的学生发生在第56号教室的“真相”警醒了我,我该适当的放慢脚步,挤时间静心反思,追求“更好的教学”,这样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管是教育学生还是孩子,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孩子害怕当做教育的捷径”。这是我要反思并要时时提醒自己的。

再次阅读,反思我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有了新的收获。这本书鼓舞我用积极的态度与耐心来面对问题。以前有的时候我可能是“爱生心切”,比如:象一年级数学上教的“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新课加上练习课整整上了4节课,中等的学生早就理解了并能很快的用减法做的,已经觉得老师啰嗦了,但是在《课堂作业本》上后进生还是用加法做,这时我对这部分学生免不了语气会重一些,也有可能会拍着桌子骂他们,你上课都听什么的,到现在这些题还不会,这个时候的学生就象一只“惊弓之鸟”,越紧张越是听不进去,最后学生和老师都弄的筋疲力尽。看了这本书后,我应该让学生在和谐、平等、信任的环境中学习。

这本书,让我更坚信我衡量学生的进步的正确做法。雷夫老师说:“绝对不可拿某个学生的测验分数跟另一个学生相比,一定要用学生自己过去的表现来衡量他现在的进步。”这句话说得非常睿智。关于这一点,我深有同感,在日常教学中,特别在全班学生面前,我从来不在学生间比较,而是注重学生学习表现的纵向对比,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比如说测试成绩和上次比较,有进步5分或5分以上的,都发给孩子一个小礼物,并给予及时的表扬。”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3567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