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校园之声”广播稿
日期:2013-11-20 00:00:00  作者:  来源:  浏览量:4604
 

广播稿

(音乐)

女: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伴随着这美妙的乐曲

男:聆听着这熟悉的旋律

合:校园广播又和大家见面了

: 我是严沛文

女:我是唐晨源

男:我是陶志强
黄:我是黄祎辰

单:我是单旭旭

严: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近期的天气情况吧!

黄:所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近期的新闻吧!

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我们每天必须做的事有哪些?

男:除了睡觉,吃饭,还有、、、、、、

女:当然是吃饭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今天可是世界粮食日哦!身处21世纪的我们虽然还是丰衣足食的,但是我们的粮食库真的不充足,消费量远远超出了生产量,例如2004年总产量9380亿斤,消费量却达到了9978亿斤,但是我们真的做到了“光盘”吗?

黄: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因此,开展爱粮节粮、反对浪费宣传教育活动,是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大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粮食局确定今年“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粮食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每一位市民要树立“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观念,自觉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抵制和反对浪费粮食的行为,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国家粮食局将在当天首次向全国粮食干部职工发起倡议,倡导自愿参加24小时饥饿体验活动,以更好地警醒世人“丰年不忘灾年,增产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男:正因为会这样,所以早在1979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农组织大会决议确定,19811016日是首届世界粮食日,此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其宗旨在于唤起全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农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敦促各国政府和人民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更合理地进行粮食分配,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更趋严重。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做出的。今年的主题是发展可持续粮食系统,保障粮食安全和营养。

单:产生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促进人们重视农业粮食生产,为此激励国家、双边、多边及非政府各方作出努力;鼓励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和技术合作;鼓励农村人民,尤其是妇女和最不利群体参与影响其生活条件的决定和活动;增强公众对于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促进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加强国际和国家对战胜饥饿、营养不良和贫困的声援,关注粮食和农业发展方面的成就。

黄:听了那么多,让我们来听一首歌吧!

单: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节约每一粒粮食,让世界不再拥有饥饿。

黄: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让我们下期再见吧!                 

合:再见!

核发:管理员 点击数:4604 收藏本页
分享到
相关链接